妈妈好孕网 > 养生频道 > 人群养生 > 母乳性黄疸是病理性黄疸吗 母乳性黄疸属于病理性黄疸吗?

母乳性黄疸是病理性黄疸吗 母乳性黄疸属于病理性黄疸吗?

日期:2023-05-17来源:妈妈好孕网人气:16+

本文内容大纲:

  • 1、母乳性黄疸是什么症状,有什么危害?怎么治疗?
  • 2、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区别
  • 3、母乳性黄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如何有效预防?
  • 4、婴儿黄疸是什么

母乳性黄疸是什么症状,有什么危害?怎么治疗?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可持续数周到数月,而其他方面正常,这是它的一般特征。母乳性黄疸是因吃母乳而发生,孩子吃母乳,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开始常常与生理性黄疸重叠在一起,但在2周左右生理性黄疸应该消退时,黄疸却持续不退或又缓慢地加重。如停止哺乳48小时,黄疸明显下降,若再次哺乳,黄疸又上升,这就是母乳性黄疸。出现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所以出现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首先,要暂停母乳喂养,一般改为人工喂奶3天;其次,控制人工喂奶量,一般每天150ml即可;再次,为了保证乳汁的正常分泌,要用吸奶器将母乳从母亲体内吸出;最后,注意为婴儿保暖,适量喝温水,利于排便。待黄疸好转后继续用母乳喂养。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区别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区别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区别,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很多新手妈妈虽然知道有黄疸这回事,但是真的出现在宝宝身上的时候也是很难受的,又很多宝妈分不清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下面我带大家看看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区别。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区别1

一、怎样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1、出现时间不同

大约有80%的足月儿在出生2~3天后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而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一般更早,多在产后24~36小时出现,早产儿72小时内出现。

2、表现症状不同

生理性黄疸程度较轻,家长会发现孩子皮肤呈现浅黄,先出现在面部、躯干和四肢,巩膜多半不黄,宝宝精神好,能吃能睡。而病理性黄疸的患儿,面部、躯干、四肢、手心脚心都发黄,巩膜也发黄,排尿也黄黄的。同时还伴有精神不好,嗜睡,发热,吃奶少,呕吐,腹胀,水肿,腹水,肝脾肿大,以及贫血等等,因病因不同,黄疸伴随的症状也不同。

3、持续时间不同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第5天左右最明显,7~10天后逐渐消退;若是早产儿,大部分都可能有黄疸,持续时间大约2至3周。而病理性黄疸持续时间要长些,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3周依然没有减退的迹象;或者黄疸消退后又再次出现,一定引起注意。

4、胆红素指标不同

如是生理性黄疸,足月儿的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05毫摩尔/升;早产儿的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56.5毫摩尔/升。而病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超过正常值,足月儿大于205.2毫摩尔/升,早产儿大于256.5毫摩尔/升。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区别2

黄疸又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之一,它主要的'表现皮肤的黄染,生理性黄疸是有一个正常范围的,不同日龄、不同胎龄,它的范围是有一定的标准值的,如果是超过正常的生理范围,这时候就是考虑病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一般大多是足月儿多见,出现可在生理性黄疸发生时间范围内,峰值可高于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可晚于理性黄疸。

一般母乳性黄疸的峰值超过正常范围,持续时间也会超过正常的范围,所以是属于病理性黄疸的一种,但母乳性黄疸一般预后良好,需要排除所有其他病理性因素引起黄疸升高的可能,停母乳三天左右,黄疸可以下降50%左右,所以母乳性黄疸,一般如果是黄疸值超过正常范围,还是建议去医院,由医生根据宝宝情况看,如果是母乳性黄疸会相对应做一些处理,如果不是母乳性黄疸就需要积极干预治疗,但是如果母乳性黄疸,它的黄疸值超过二十毫克每分升的时候,也是需要光疗干预治疗的。

母乳性黄疸能不能测出来

母乳性黄疸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也缺乏实验室检测手段确诊母乳性黄疸,根据其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包括:第一,足月儿多见,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第二,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期,胆红素高于正常的生理性黄疸范围。或者黄疸迁延不退,超过生理性黄疸期仍有黄疸。第三,详细采集病史,查体和各种必要的辅助检查,认真将各种可能引起病理性黄疸的病因逐一排除。第四,一般情况良好,生长发育正常。第五,停母乳一到三天后,黄疸明显消退,血中胆红素可迅速下降30%-50%左右。所以母乳性黄疸是不能够监测出来的,一般要根据它的临床特点,由医生根据宝宝的情况,然后逐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黄疸升高的病理因素,停母乳以后黄疸有明显地下降,才能够诊断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能不能喂奶

母乳性黄疸是可以继续喂母乳的,母乳性黄疸又分为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和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常见于纯母乳喂养生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是由于母乳量喂养不够,引起的胎便排出延迟,使得肠肝循环增加,而使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生理范围,这时候是要加强母乳喂养,增加哺乳的频次,如果是他的体重下降还是比较明显,黄疸进展比较快的时候,必要时候是要补充配方乳的喂养的。

晚发性母乳性黄疸,一般在生后一周以后的宝宝出现,一般黄疸的峰值大概在生后两周左右,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延续连四到十二周。如果是母乳性黄疸,宝宝的一般情况是良好的,并可以除外其他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当黄疸小于十五毫克每分升的时候,是不需要停母乳的,大于十五毫克每分升时候,可暂停母乳三天改人工喂养,黄疸可以下降50%左右,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轻度地反跳,一般黄疸反跳以后,慢慢会继续下降,然后持续消退,如果当黄疸大于二十毫克每分升的时候,则是需要光疗退黄,黄疸下降以后,还是可以继续喂母乳的。

母乳性黄疸最迟多久退

母乳性黄疸主要表现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足月儿多见,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发生的时间范围内,峰值可高于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可晚于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常见黄疸出现在生后的一周以后,两周左右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持续四到十二周方消退,所以母乳性黄疸一般最迟可能会持续到十二周左右,但是宝宝一般情况都是良好的,然后没有其他病理因素存在,如果是要确定母乳性黄疸,需要停母乳,一般停母乳两到三天左右,黄疸可以下降50%左右。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如何有效预防?

很多孩子出生时脸色发黄,是黄疸过度引起的,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而大多数属于生理性黄疸,所以孩子不需要任何治疗,而有些新生儿黄疸属于病理性黄疸,比如母乳性黄疸,可以通过改善母乳喂养来预防。为了孩子的健康,宝妈们应该花几分钟了解一下。

1.坚持多次少量母乳喂养

很多人认为既然宝宝会患母乳性黄疸,那就不给宝宝母乳,那你不会得吗?鲍晓出生时,我几乎犯了一个错误,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结果,鲍晓的黄疸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最后不得不住院。从医生那里了解到,母乳喂养虽然和母乳喂养有关,但如果多次坚持少量喂养,是可以缓解黄疸的,因为宝宝吃母乳后,体热增加,可以促进他的肠道蠕动,增加大便次数,使胎粪尽快排出,从而减少胆红素在肠道的吸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2.马宝应该均衡饮食,远离辛辣食物

婴儿的体质也与马宝孕期的饮食密切相关。马宝在怀孕期间喜欢吃辛辣的食物来刺激她的食欲。经常食用不仅对马宝的健康有害,还会影响她妊娠期的宝宝。马宝经常吃辛辣食物,会形成湿热体质,从而引起人们常说的“胎火过旺”,并在出生后引起黄疸。所以宝妈们一定要注意均衡饮食,孕期远离辛辣食物。

3.尽早开始母乳喂养,婴儿出生后1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

初乳是黄色的,不是乳白色的,因为粘稠。即使医生大力宣传初乳的好,很多人还是误以为是妈妈排出的脏东西,不应该给孩子吃。其实初乳营养丰富,被称为“液体黄金”。初乳中丰富的免疫物质可以为宝宝提供各种保护。此外,初乳中还含有磷酸钙、氯化钙等多种矿物质,因此具有通便作用,但这并不是坏事,只是能促进婴儿胎粪的排泄,帮助黄疸消退。因此,马宝应尽快开始母乳喂养,最好在婴儿出生后一小时内开始,这不仅有利于婴儿的健康,还能促进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帮助马宝尽快康复。

4.严重时及时就医

如果宝宝有母乳性黄疸,情况严重记得及时就医。宝宝出生后,不能说话,也不能表达自己的不适,这就需要宝妈注意对宝宝黄疸的检测。注意护理补充宝宝的水分,多晒太阳,时刻观察宝宝的一般状态,是否有精神萎靡、嗜睡、吸奶困难、焦虑、斜视、肢体僵硬或抽搐等症状。一旦发现宝宝黄疸未消退,身体状况恶化,应及时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造成脑损伤。

黄疸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症状,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如下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期特有的现象。由于胎儿处于宫内缺氧环境,血液中的红细胞产生过多,这些红细胞不成熟,容易被破坏。胎儿出生后,胆红素产生过多,大约是成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限制了胆红素代谢,造成新生儿一段时间黄疸。

2.母乳性黄疸

母乳喂养引起的新生儿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是病理性黄疸的一种特殊类型。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黄疸程度高于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不是很清楚。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持续加重。如果继续母乳喂养,黄疸会在一段时间后以较高水平缓慢下降。如果停止母乳喂养48小时,黄疸会明显减轻。如果再母乳喂养,黄疸又会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烷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代谢和排泄,从而使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导致新生儿皮肤和巩膜出现黄色染色。

3.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常见的病因是ABO溶血,是母胎血型不合引起的。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的A型血和胎儿的B型血或AB型血;母亲的血型是B型,胎儿的血型是A型或AB型,比较少见,引起黄疸较少。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生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逐渐加重。可以进行早期血液交换治疗。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能用光疗法。

4.传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导致肝细胞功能受损而引起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巨细胞病毒和乙肝病毒感染较为常见,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虫等其他感染相对较少。败血症和黄疸是最常见的细菌感染。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黄疸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持续黄疸。

婴儿黄疸是什么

黄疸或胆汁淤积是体内胆红素潴留,血清胆红素增高,而使皮肤、粘膜和脑组织等其他组织染成黄色的一种临床征象。大家知道相关的知识内容吗?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别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胎黄)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胎龄12周时,羊水中已有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60%-80%的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到5天内会出现皮肤发黄的现象,是种正常现象。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病因

婴幼儿黄疸是体内胆红素浓度高的结果而胆红素主要是红血球的代谢产物,当红血球老化破坏时,血红素就会游离出来,经代谢后产生胆红素。胆红素通过血液运送到肝脏,经肝脏的代谢后,由胆管排泄于肠子内。当上述的代谢路径发生问题,造成血中胆红素的堆积,就会形成黄疸。

新生儿黄疸,有真有假,真黄疸是指病理性黄疸,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管闭锁等等。而假黄疸特指小儿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

小儿出生24小时以后发现黄疸,并能够在14天以内自然消失,没有其它症状,称之为生理性黄疸,有50%正常出生的小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对于早产儿来言,生理性黄疽的发生率要更高,可达80%。

生理性黄疸,大都在生后第3天出现。早者在生后第二天出现,迟者可在第5天出现黄染,其色泽—般较轻浅,呈浅黄色,—般2-3天消退。稍重者可延迟到出黄疸的5-6天后消退,而早产儿的黄疸,最多也不应超过7-10天。超过14天的黄疸为迁延性黄疸,或由它病引起的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出现的顺序,一般先见于面部、颈部、然后遍及胸腹及四肢,巩膜——即眼睛中发白的部分也出现黄染。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是与小儿山生后体内胆红素的'代谢有关。有一种能够消除体内多余的胆红素的转移酶,要在小儿小生后3—5天才能成熟,所以此期间,新生儿体内会出现过多的胆红索而表现为黄疸。当这种转移酶成熟后,就会将多余部分的胆红素消除,黄疸也就消失了。所以生理性黄疸是不需要治疗的,它是人生长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

病理性黄疸则不然,它是因各种病因引起。有些疾病还相当严重,可危及到小儿的生命。新生儿溶血是最常见的黄疸性疾病,它是由于新生儿与母亲的血型不合而导致胎儿红细胞凝集破坏出现溶血,引起贫血、水肿、肝脾肿大、高胆红素血症。若体内大量的胆红素侵犯到人的中枢神经细胞核,其发生的黄疸就比较严重,医学上称之为核黄疸,其病死率较高,并且容易留有后遗症。最常见的治疗办法是换血。轻症可采用光疗,又叫蓝光照射,此法为治标之法,不能治本。因此,光疗不能代替换血,但可减少换血的次数。新生儿肝炎的主要表现为黄疸,常常出现在新生儿期,因生理性黄疸持续不退而就诊,在检查确诊后,经一定的治疗60—70%的病人可以治愈,并且预后较好。先天性胆管闭锁的病人出生时,外表均正常,在生后1—1周后,开始出现皮肤黄染,并逐渐加重,其黄色较暗,略带棕绿色。西医称之为绿色黄疸,中医认为属阴黄范畴,其粪便为灰白色是其另一大特点。由于外科手术技术的限制,只有部分病人可采用手术治疗。此外还可采用激素疗法,但本病预后较差,儿3个月后,肝脏开始硬化,6个月到2岁内因肝功衰竭而死亡,仅少数患者存活较长。

婴幼儿黄疸分类

   生理性黄疸

是婴幼儿出生24小时后血清胆红素由出生时的17~51μmol/L(1~3mg/dl)逐步上升到86μmol/L(5mg/dl)或以上临床上出现黄疸而无其它症状,1~2周内消退。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5μmol /L(15mg/dl)。但个别早产儿血清胆红素不到204μmol/L(12mg/dl)也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对生理性黄疸应有警惕以防对病理性黄疸的误诊或漏诊。

   婴幼儿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12~15毫克/公升;

(3)黄疸持久,出生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甚至加深,或减轻后又加深;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病理性黄疸

有病理性黄疸时应引起重视,因为它常是疾病的一种表现,应寻找病因。此外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通过血脑屏障损害脑细胞(常称核黄疸),引起死亡或有脑性瘫痪、智能障碍等后遗症。所以一旦怀疑婴幼儿有病理性黄疸,应立即就诊。

常见的几种婴幼儿病理性黄疸

(1)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0、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其他如母亲血型为 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这样一来,一些父母会十分紧张,担心孩子会发生ABO溶血,其实要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所有ABO系统血型不合的婴幼儿都会发生溶血。据报道婴幼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婴幼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 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

(2)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3)阻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胆道闭锁较为常见,其黄疸特点是生后1-2周或3-4周又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为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其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生理性黄疸,原因还不十分明了。其黄疸特点是:在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胆红素可达10-30 mg/dl,如继续哺乳,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继续一段时间后才缓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时,胆红素明显下降达50%,若再次哺乳,胆红素又上升。

病理性黄疸不论何种原因,严重时均可引起“核黄疸”,其预后差,除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外,严重的可引起死亡。因此,婴幼儿病理性黄疸应重在预防,如孕期防止弓形体、风疹病毒的感染,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后防止败血症的发生;婴幼儿出生时接种乙肝疫苗等。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黄疸变化,如发现有病理性黄疸的迹象,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www.babytaobao.com/renqun/240805.html

Copyright 2005-2024 妈妈好孕网 |陕ICP备2021008751号-2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